文化力量具體表現為文化戰略定力、價值導向力、精神動力、文化創新力、文化市場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等。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政策體系,整合文化力量的各種要素,將有助于全面提升文化產業創新創造的活力。
提升文化戰略定力是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戰略定力。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工作體系,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首要來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念的集中體現。長期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實踐,勇于改革創新,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這一整套政治制度和治國理念,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是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的靈魂。
實現文化價值引導力是文化創新創造的首要目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實現文化的價值引導力,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首要目標。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構筑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形成中國力量,是當代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中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提升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價值引導力為目標。對文化產業發展質量的評價,可以從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價值引導力三個層面展開。在市場競爭力層面,側重于覆蓋率、到達率和市場占有率等指標。在社會影響力方面,側重對文化內容歡迎度進行測評,通過需求偏好、用戶粘性等指標來測評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態度效果。在價值引導力方面,最主要是看文化產品對消費者的行為方式改變的影響。文化傳播效果的測度,最終要看文化內容接受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以及其行為方式(包括交往行為、消費行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變化。在我國出口文化產品中,缺少以內容為核心的產品,電影電視劇等視聽產品和音樂類錄音制品所占比例很小,反映出我國文化產業在創意性、思想性、感染力、影響力和價值引導力方面嚴重不足。面對新形勢,應積極調整戰略,促進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從注重產品貿易向注重文化服務貿易轉變,從注重市場占有率向注重國際社會價值引導力轉變。
增強文化市場活力是文化創新創造的必然選擇。一個活力迸發的市場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也是文化創新創造的基礎。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是增強文化市場活力的必要途徑。增強文化市場活力,首先要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規律、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文化市場活力得到了全面釋放。新一輪的改革以簡政放權為特征,加快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了政府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不斷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不斷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持續升溫,文化資本市場更加活躍;鼓勵文化和旅游產業相結合,激發出了新的產業動能。
文化市場的活力來自市場主體。建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首先要積極培育具有創新活力的文化市場主體。激發文化市場的活力就是要激發企業的活力,要從根本上認識到企業主體在文化市場上的重要作用,把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進行培育和扶持。文化產業區別于一般產業的顯著特征是中小微企業構成了產業主體,是產業的主要支撐。中小微企業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力軍,許多大企業也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和兼并重組而成的。一個健全的文化市場是大中小企業齊頭并進的格局。應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放在重要地位,為它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通過孵化支持,助力中小企業的成長。激發文化市場的活力,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轉型的重要力量,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隨著傳統產業的數字轉型,數字技術在醫療、農業和城市管理等領域正得到創新融合應用。數字革命深刻改變就業市場ICT(信息及通信技術)投資,會導致在制造業、商業服務和貿易、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勞動力需求下降,而在文化、娛樂和其他服務建設方面出現增長。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集中體現在外交、經貿、人文等多個領域,擁有悠久的歷史內涵、深切的現實關懷和堅定的未來愿景,必將對人類社會的互聯互通、全球傳播的新格局、文明交往的新話語注入源源不竭的思想動能。當前,人類社會前所未有地連接在一起,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度全面提高,世界的話語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走向“共同體時代”,中國發展經驗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可,人們開始思考“世界演進方式的豐富性”?!叭祟惷\共同體”意識作為中國智慧和人類情懷的理論結晶,為文明和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打開了通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將日益得到提升和拓展。
?。ㄗ髡撸褐袊鴤髅酱髮W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