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就包括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新時代家風建設正是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重要環節,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則為新時代家風建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源。
家風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風,亦稱門風、家聲、父風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風氣、風格與風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作風、立身處世之道、道德面貌和價值觀念的綜合體。
“家風”一詞最初使用是在西晉時期。庾信《哀江南賦序》中說,時人潘岳作《家風詩》,被譽為“始述家風”。家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由家訓家教、家禮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積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翻開中華民族文化史,家風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優秀家風蘊含著我們民族數千年的傳統美德,傳承著中華兒女修齊治平、軌物范世的精神薪火。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傳承于各個時代,弘揚于社會各個層面,既有禮賢下士、為政以德的君王帝后家風,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門顯宦家風,士魂商才、仁心義路的商界翹楚家風;也有淳風厚俗、仁德范世的義門世家家風,以身示范、睦族善鄰的庶族百姓家風;還有救亡圖存、濟世經邦的志士英烈家風,投身革命、家國天下的老一輩革命家家風。這些優秀家風文化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到民族的血液里,為我們提供了安身立命、軌物范世的可貴鏡鑒。
家風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內涵和突出表征,重視門聲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少傳統家訓作者都強調繼承家族的優良家風。司馬光家訓中要求為家長者“謹守禮法”,“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歷史上的司馬家族是世代貴胄,卻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樸素家風,勤儉持家。司馬光在家訓《訓儉示康》中告誡兒子,一定要吸取同時代人因不良家風致家族破落的教訓,而且要用這篇家訓去訓誡子孫,永遠傳承節儉為榮、奢侈為恥的 “清白”家風。陸游《放翁家訓》中要子孫繼承祖先宦學相承、清白儉約、注重節操的家風。清朝曾國藩在家書中勸誨其弟,要遵守祖先教誨“以紹家風”,反復告誡子孫“汝曹且勿墜家風”。
優秀傳統家風文化是跨越時空的寶貴精神資源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家風以家訓文獻、家教活動、家禮家法、家庭道德等為載體。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被譽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懊麑崱薄爸渭摇钡绕?,對“風教”“風化”即家風的教育功能和父母的熏陶感染作用作了總結——“篤學修行,不墜門風”。傳統家風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大致可分為勤儉齊家的持家文化、蒙以養正的教子文化、崇德向善的修身文化、寬容仁愛的處世文化等。
家風有優劣之分,對子弟成人成才與否和家族興衰起著重要作用。良好家風能使子弟家人耳濡目染,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約束和激勵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繼承父祖的優良品德和傳統?!逗鬂h書·楊震列傳》記載,漢代太尉楊震,以畏“四知”聞名于世。子孫繼承楊震廉政教誨,“能守家風,為世所貴”。與楊震同為“東京名族”的袁紹、袁術家族,因家風不良,“車馬衣服極為奢僭”,遂至很快敗亡, 這也從反面佐證了不良家風對子弟和家族的戕害。
優秀家風的營造離不開家訓(家教)的滋養,離不開家禮家德家法的導向和規約,也離不開子孫后代的踐行、傳承和發揚。正是在《顏氏家訓》這部全面系統的家訓教科書的熏陶教化下,顏氏子孫牢記“世以儒雅為業”“篤學修行,不墜門風”的教誨,恪守優良家風,為學者勤勉成才,為官者忠君恤民,其品行節操彪炳史冊。顏之推長子顏思魯學問淵博,次子顏愍楚清貧自守,三子顏游秦被百姓贊為“愛人如赤子”。顏思魯長子顏師古,“少傳家業,博覽群書”,尤精文字訓詁、聲韻、??敝畬W,撰著有《五經定本》《漢書注》《匡謬正俗》等。顏師古之弟顏相時,被譽為諍臣。顏之推五世孫顏杲卿,忠義剛直,在安史之亂中聯合時任平原太守的堂弟顏真卿共同起兵,抗擊安祿山叛亂。次年兵敗被俘,顏杲卿在安祿山面前大義凜然、寧死不屈,被其“節解”慘死。顏真卿同樣節操忠烈,事親孝順恭敬,為官剛直清廉,身處奸相楊國忠排斥的逆境,仍然忠于國事勤政不輟。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顏真卿不懼個人安危前往宣諭,為叛軍殺害。
家風是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的價值縮影,嚴重影響到黨風政風和世風民風。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代際矛盾突出、孝道文化衰落、離婚率升高等問題凸顯。家風敗壞、家德缺失、家規無序的家庭,不僅很難營造溫馨和諧的幸福生活,也不利于培養德才兼備、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家教不嚴、家風不正致使一些領導干部“廢職亡家”、身敗名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反復強調家風問題,“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他警告“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這些都彰顯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家風優劣,不僅關乎個人品行,更關系家國興衰。忠厚傳家,家聲永振;克紹箕裘,家道隆昌!重視家風是歷代先賢立家處世之本,是我們民族家齊、國治、天下平的前提和基礎。今天的家庭仍然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穩定、和諧繁榮的“重要基點”,因而家風建設仍然是當代中國人的必修課。在這方面,作為中華民族先賢智慧結晶的優秀家風文化,無疑可以給我們提供跨越時空的資源,值得我們吸納借鑒。
弘揚優秀傳統家風文化,推進當前家風建設
家風淳正,家道隆昌,民風歸厚;家風隳壞,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家風文化,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汲取傳統家風文化精華為今天的家庭家風建設提供滋養。包括家訓家風文化在內的傳統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關立德修身、齊家睦親、蒙以養正、扶危濟困、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精華,我們應當高度珍視、認真挖掘,將那些仍然具有時代價值的內容吸納借鑒于今天的家風建設和家庭教化。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作為傳統社會的文化現象,家風文化不可能不打上時代的烙印,需要我們根據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批判地吸收借鑒,為今天的家風培育和家德等家文化建設所用。
借鑒傳統家風文化培育路徑方法提高家風建設的實效性。傳統家訓家風文化中有關家庭教育、家風培育的途徑及方法,也有許多是可以學習借鑒的。譬如,注重家長的率先垂范、以身立教是傳統家風文化所倡導的重要路徑。司馬光在家訓《居家雜儀》中開篇就講:“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蹦纤卧紫嘹w鼎《家訓筆錄》說,“同族義居,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無一毫欺隱,乃可以率下”。此外,注重日常養成、舉辦家族聚會、情法并用、誦讀家訓歌訣等家風培育途徑方法,仍然可以借鑒來古為今用。
借鑒仕宦家風文化中廉政恤民教化促進領導干部家風建設。家風是黨風、政風和民風的源頭。家風文化建設,領導干部是重點。唐朝宰相張九齡云,“治國之道,實由家治也”。領導干部帶頭發揮崇德教家、修身守正的示范作用,著力培育優良家風,必將促進積極向上、仁愛和美社會風尚的形成。領導干部家風正,必然促進黨風政風清,民風世風淳。在這方面,傳統仕宦家風文化中也有可以效法的資源。比如,宋代名臣包拯在短短幾十個字的家訓中,要求為官的子孫不得貪贓枉法,保持清廉家風。他把為官子孫不得貪贓枉法的訓誡刻于石碑,樹于堂屋東壁,發揮了耳濡目染的警示規約作用。曾獲“江南第一家”稱號的浦江鄭氏家族家規中,專門針對出仕做官子弟的規定就有3條,要求他們勤政恤民、清廉為官,并制定給予俸祿微薄者以資助、避免貪腐的制度。在這種義門家風熏陶下,該家族宋元明三代出仕做官者多達173人,卻無一人因貪腐受到查處。借鑒傳統仕宦家風文化,領導干部帶頭立家規正家風,將有助于形成守正做人、踏實干事的好作風。
?。ㄗ髡撸航K師范大學中華家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