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批發零售等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大量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及時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紓困解難,不僅關系到“六穩”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而且對保障產業鏈安全、增強經濟長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減稅降費及時“止血”
加大小微企業稅收減免力度。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小微企業銷路受阻,人工、材料等成本上升,生產經營遇冷,面臨現金流緊張甚至資金鏈斷裂風險。有必要進一步加大稅收減免力度,并允許特殊困難的小微企業適當延期繳納稅款。在《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對困難行業企業減免稅收基礎上,針對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減免政策。對科創型小微企業還應進一步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確保其在疫情防控期間仍保持較強的研發創新動力,保證企業創新發展不會因疫情而按下“暫停鍵”。
減輕小微企業非稅費用負擔。非稅費用加重了企業的成本開支,疫情防控期間,一些與企業業務量關聯性較低的非稅費用更是使處于滯產滯銷狀態的小微企業雪上加霜??稍谝咔槠谥烈咔榻獬?至6個月內,對小微企業全面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暫停征收部分與業務量關聯度低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階段性免征企業水電費滯納金,免征企業停產期基本電費等,同時擴大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的減免范圍。
發揮社會保險資金托底作用。特殊時期,為鼓勵小微企業減少裁員,人社部和各級地方政府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穩崗返還政策不僅可以穩就業,還可以通過返還資金為小微企業注入現金流。要繼續加大穩崗返還政策力度,擴大政策受益面;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按上年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一定比例,一次性給予返還。同時,可階段性降低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繳費比例,對于有特殊困難的小微企業適當放寬繳費期限。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險制度和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在提高統籌水平的同時,著力提高透明度和可用性,糾正費用化傾向,更好發揮社會保險個人賬戶的激勵報酬作用。
財金協同精準“輸血”
強化財政政策的公共風險管理功能。考慮到對沖疫情影響和“六穩”的實際需要,可酌情將2020年度赤字率上調,并適當安排新增國債額度、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強化財政政策管理公共風險的功能。可考慮擇機發行“疫情防控特別國債”和“疫情防控地方專項債”,為持續加大疫情防控財政支出籌集足夠資金。加快地方債發行節奏和使用進度,允許更多項目使用地方專項債作為項目資本金。通過貸款貼息和融資擔保費補貼等方式,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
利用貨幣政策營造舒適資金利率環境。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當前貨幣政策不具備全面寬松條件。同時,由于實際貨幣乘數遠低于理論上限,數量型工具的邊際效用相對有限。疫情期間,很多小微企業急需以較低貸款利率籌集足夠資金維持正常運轉,并降低存量貸款利息支出。因此,貨幣政策宜以價為主、以量為輔。在價的方面,視情況將一年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繼續下調,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促進貸款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在量的方面,增加專項再貸款投放力度,拓展抵押補充貸款(PLS)工具的使用范圍,適度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此外,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在國債發行上的協同配合,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基準作用,引導市場利率合理下行。
著力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疫情期間,小微企業面臨巨大的償本付息壓力和復工復產后的資金需求缺口,為此,一方面國有金融機構主動發揮骨干作用,繼續降低貸款實際利率,做到“應貸盡貸、應貸快貸”,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經營性貸款精準投放,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另一方面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減免服務費用或降低融資擔保率等。積極發揮政府性融資擔?;鸷惋L險補償基金的作用,鼓勵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創新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工具,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復工復產恢復“造血”能力
差異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此次疫情地域分布特征明顯,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原則,差異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要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實施分級管理。對于疫情嚴重或感染風險較大的地區,應毫不放松地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對于疫情較輕的地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從重點行業到一般行業的順序分批分類組織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同時,加強地方疫情防控措施合法性審查,推動從封閉管控向精密智控轉變。
規范市場監管執法行為。在疫情期間加強市場監管執法,有利于保障社會安定和市場有序,但偏離正常疫情防控要求的過度執法、運動式執法和選擇性執法,則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市場秩序,加劇了小微企業的困難。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監管執法行為。要充分相信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和基本民生保障。
加大人員、物資保障力度,保障復工企業正常運營。不少企業面臨員工返崗受阻導致的用工困難以及上游企業停產停工、物流渠道不暢等引發的原材料緊缺問題。地方政府應牢牢壓實屬地責任,有效組織重點行業及時返崗返工,除疫情嚴重地區外,加大復工復產保障力度,主動幫助小微企業協調解決職工返崗、原材料供應、物資運輸以及口罩、消殺用品、測溫儀等防控物資保障等難題,切實為緩解小微企業經營壓力紓困解難、保駕護航。
?。ㄗ髡撸褐袊斦茖W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