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媒體發展規律,持續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加強主流媒體網絡陣地建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和用好網絡平臺,構建網上網下一體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推進融媒體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關鍵是加快主流媒體進軍網上的步伐。
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媒體傳播變革的決定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革命是一場改變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科技革命,引領著經濟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的進步與變革,推動當今世界進入信息化社會和全媒體時代,給意識形態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是無限的信息海洋。據統計,目前我國網站數量超過500萬個,各種APP超過400萬種,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人。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間接近28小時,即每天接近4個小時。無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平臺正在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陣地。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應用具有了媒體屬性,特別是隨著5G技術和物聯網的發展普及,萬物互聯、萬物皆屏、萬物皆媒體將逐步成為現實,信息傳播渠道更多、覆蓋更廣、速度更快。
互聯網媒體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活躍的微信公眾號超過1500萬個,微博日活躍用戶數近2億個,抖音、快手等網絡短視頻平臺日活躍用戶均達到1億多。以往的媒介傳播更多的是我說你聽、由上到下、從點到面的單向傳播,現在則趨向于雙向多點傳播、互動式裂變式傳播。伴隨智能終端的普及,不僅人人都是聽眾、觀眾,而且個個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生產信息、傳播信息。
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為黨的聲音走進千家萬戶拓展了新的渠道,為人們獲取信息、豐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也沖擊了主流媒體的優勢地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輿論的影響力、引導力。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做強主流媒體、占據主導地位,牢牢掌握輿論場上的主動權、話語權,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
建設與網絡技術發展相匹配的主流媒體生態
面對網絡技術發展的滾滾洪流,我國的網絡媒體建設邁出了較大步伐。主流媒體不斷開拓網上媒體空間,積極推進線下線上融合發展。各地縣級融媒體建設扎實推進,全媒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是也應看到,融合不夠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主流媒體進軍網上力度不夠,建設與網絡技術水平相匹配的主流媒體生態依然任重道遠。
這突出表現在,一是線上發展力度偏弱。一些主流媒體在原創內容建設上嚴重滯后,照搬照抄報紙期刊、廣播電視、圖書等內容,甘當“二傳手”;一些主流媒體把互聯網當渠道、新媒體當副業,把進軍網上等同于簡單“相加”,在機制建設上止步于在現有采編架構之外單設一個新媒體部門,甚至于在經營管理上方向導向出現偏差,對合作把關不嚴,讓商業網站變相介入選題策劃、采訪制作,片面追求流量和點擊率。二是線下高效集約發展不夠。面對受眾規模此消彼長的新形勢,一些以紙媒為主體的主流媒體適應性變革滯后,思想認識不到位,存在畏難情緒、闖勁不足、工作推進不深入,甚至以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為借口,坐著等政策、等資金、等項目。三是線下線上“兩張皮”問題突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誰主誰次、誰強誰弱。一些主流媒體網上“強”不起來,主要在于內容建設和融合發展方面的線下線上“兩張皮”。在人員“身份”屬性、薪酬待遇等方面,尚未尋得根本突破和機制變革,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未能充分迸發和涌流。
互聯網作為劃時代的工具,推動人類進行新的傳播革命,推動我們進入全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耙\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绷暯娇倳浽谥鞒种醒胝尉值谑渭w學習時強調,面對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此,必須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傳播制高點;探索人工智能的運用,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等的關系,形成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斷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主流媒體進軍網絡的幾個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主流媒體進軍網上、推動融媒體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的一系列戰略性問題。這為主流媒體向網上進軍提出了標準、指明了目標和路徑。在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的情況下,主流媒體必須順應大勢,把互聯網作為主陣地、主力軍放在主戰場,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讓網絡空間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把做強原創內容作為突破口。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應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善于設置議題,增強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如果在內容建設上始終定位于“集成”,定位于當紙質媒體的“副手”“配角”“二傳手”,始終是線下線上“一手硬一手軟”,就不可能真正做強主流媒體。為此,要把打造原創作品、形成原創比較優勢作為主流媒體進軍網上的“先手棋”,努力變“二傳手”的轉發平臺為以原創文章為核心競爭力的融媒體平臺,大力提高網上宣傳質量和水平,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
著力抓好傳統媒體集約化發展。目前,主流媒體面臨的主要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線上內容建設不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線下集約化程度不夠,沒有很好順應媒體轉型發展的大勢。媒體融合發展不是要保護落后,對一些已經失去受眾的傳統媒體,沒有必要再打“強心針”、做“人工呼吸”,要做實事求是的調研和評估,對于“僵尸”媒體應該壯士斷腕堅決予以清退。主流媒體應以更高的標準聚力向網上進軍,按照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要求完善自身的治理體系。
聚焦做好“融合”這篇大文章。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必須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深度變革。首先是流程優化和平臺再造,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整體框架,將分散在報、臺、網、端、微等平臺的采編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進口、多個出口”的信息資源采集和編發流程,建立和強化中央廚房的地位,統一向線上線下各種媒體平臺分發和配送,各媒體平臺再根據自身傳播特點對內容進行加工和再造。其次是實現采編隊伍身份融合,探索消除體制內外身份差異的壁壘,按照貢獻和能力確定統一的薪酬和晉級制度。再者就是統一文稿報酬機制,按照線上線下同樣重要的定位,對于線上原創內容給予同等激勵,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抓住組織領導這個關鍵。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有危機感、緊迫感,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積極主動探索,取得突破見到成效。目前,一些地方和單位的工作推進之所以緩慢,很大程度上在組織領導方面。主流媒體向網上進軍做得怎么樣,機制創新如何,考驗的是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應著眼于建立現代傳播體系,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統籌規劃本地區的媒體發展布局和重點,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主流媒體應從自身特點和資源稟賦出發加強組織領導,實施源頭治理、拿出硬性規定,作出具體安排、提出明確要求,切實堵住懶政和不作為的后路。
(作者:中共中央黨?!磭倚姓W院〉報刊社總編輯)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