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辦好中國事情的世界意義,須叩其兩端、允執其中:一方面從世界視野看待中國發展的意義,從中國發展對世界發展的作用來清晰定位,探索新發展理念、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新經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貢獻,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另一方面從中國辦好自己的事情對他國發生的影響與衍射的視角來評判,中國在解決經濟全球化問題中承擔負責任大國應盡的義務,起到了重要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為發達國家破解發展困境、反思治理效能提供了比照借鑒。
以中國發展推動世界發展
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重要內容,是最緊迫和最核心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模式,豐富了破解發展難題、探尋發展道路的經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解決好自身發展問題,既是對中國人民負責,對中華民族歷史負責,也是促進世界歷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一直謀求民族發展、國家發展、社會發展、人民發展的最優路徑,經過艱辛探索和實踐奮斗,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時代化,不但創造性地解決了落后國家在較低生產力水平上的發展難題,更用40多年銳意改革同時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發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堅定不移做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治理的參與者。中國盡自己最大努力在國家責任與世界責任的承擔中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世界范圍內用整體性思維降低短視利益的負效應,身體力行,榜樣示范,用一點一滴的實干,用一個一個百分比的成績促進世界發展,體現了嶄新的價值理念。提出“軟實力”概念的美國學者約瑟夫·奈這樣評價中國發展:“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使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的特殊發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發達國家稱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民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指出,對不發達國家來說,“在建設國家發展能力方面,東亞尤其是中國的發展經驗能夠給它們提供很多啟示?!毙轮袊鴱某闪⒅蹙烷_始有計劃地扶貧減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目前在全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人口的 “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我們用持續減少貧困人口的偉大實踐、不斷完善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向中國人民和世界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誠如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所言,中國對實現國際社會MDG目標(全世界最優先的國際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小康社會就是國際社會千年發展目標中的中國化目標,中國實現小康社會將會促進實現國際千年發展目標。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旗幟鮮明地亮出中國發展的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體現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的是中國價值主張: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摒棄零和博弈、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在發展與安全的問題上主張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以來,越來越多地被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載入決議、寫進文件,說明中國理念與聯合國宗旨、人類社會基本原則高度契合,說明中國理念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期望。這有利于世界各國建立和加強互聯互通的伙伴關系,引導全球治理體系的有效變革,而且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改變傳統的政治、經濟舊秩序提供了動力,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為實現全球共同發展繁榮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話語的“世界意義”。
以文化人,化成天下。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亦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話語“形”“質”中得以文化基因上的涵育滋養,獲得其精神傳承。我們還要努力使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當代價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揚開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運用中國文化智慧來表達和傳遞中國發展要義與人民期盼。
豐富世界政黨發展新經驗
“黨是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使命。作為新型的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顯著區別于世界上其他的功能型政黨。也正因此,中國共產黨以最純粹的人民性、使命性,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公開表明與踐行自己的階級立場、價值理念,正視問題,勇于自我革新,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就是恪守黨的性質和宗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美國《外交》雜志刊文指出,在世界范圍內“反腐”這個全球性難題破解中,中國的反腐經驗與成果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借鑒與參考。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執政黨在進行本國制度建構中,首先考慮的是其當下執政利益,即執政黨政權穩定性與連續性問題。西方一些學者在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多樣性時低估了國家的作用,淡化了國家的效能。比如,有很多后發國家,為解決工業化進程中的各種瓶頸問題,采取的戰略基本上是借助外國跨國集團的力量來推動本國經濟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發展不是只有一個模式的主張,強調不能把西方的發展道路簡單地框定套用到非西方國家,打破對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類型特征和發展軌跡的普適化移植的明顯傾向,用生動實踐深刻地提醒著世界各國靜心審思經濟全球化中國家的角色與使命擔當。無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積極示范。
保持21世紀馬克思主義生命力
今天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關系深刻博弈中既找到“立己”的適宜路徑,又能有“達天下”的智慧方案,就顯得彌足珍貴。中國發展怎樣取得顯著“成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為什么“有效”與“優越”,德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如何理解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特”,把握當下社會系統中現實問題的本質與癥結,以及最終凝練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一般”性的規律,找到解決問題改變世界的科學途徑,以鮮活的實踐詮釋何為適合自身社會發展的道路,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站在中國發展的當代、世界大變局的當下來理解,解釋好中國發展道路的內在邏輯與話語體系,闡釋好中國共產黨區別于世界其他政黨的顯著特征,以及中國發展的價值根基等系列問題,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守正與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能在不同歷史時期堅守底線,破解難題,最終探索與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始終離不開馬克思主義這一主線,始終離不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歷史終會評判,歷史也終會鐫刻那些為人類歷史貢獻正義的力量。我們用不斷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迎難而上、實事求是,既穩定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又達到發展與分配雙向均衡。中國不但努力解決自身的發展,也盡自己的能力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發展擔負責任。讓人民有尊嚴擁有美好生活,這既是中國人民的心愿,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心愿。我們講“中國夢”,也希望各國在追求幸福道路上都能“夢想相通”“美夢成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是中國發展給予世界發展的重大啟示所在。
辦好中國的事情,讓世界進一步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同時也為世界社會主義國家探尋發展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考,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激發后發優勢、釋放發展活力、推進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實踐方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逐步實現毛澤東同志當年所提出的“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作者: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