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国内迅速发展。那么,什么是区域国别研究,它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它面临哪些困难?只有认真研究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把区域国别研究引向深入。
图为2025年1月2日,游客在埃及吉萨参观狮身人面像。新华社发 艾哈迈德·戈马/摄
西方的区域国别研究可追溯到18、19世纪。当时,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好奇,西方学者开始了解和研究殖民地的文化、社会等,从而产生出“东方学”、“埃及学”这一类新的学术领域,这也是最早的区域国别研究。不过,那时的研究以文化、语言、典籍等为主,与后来的区域国别研究不完全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变化很快,出现了一大批新独立国家。为了解这些国家、维护西方的利益和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非西方国家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催生了现在意义上的区域国别研究。继美国之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对区域国别展开系统研究;稍晚,日本、韩国等也进入这个领域,区域国别研究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研究领域。
区域国别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是对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做全面研究了解,为政府制定政策、民间交流提供学术支撑。它的第一个特征是地域性,即有明确的地理范围,以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国家为研究对象,积累对这些地区、国家的认知。第二个特征是全面性,区域国别研究试图对具体地区和国家做全方位研究,通过研究整理出完整的知识谱系,构建整体认知。由此产生第三个特征,即区域国别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其研究范围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民俗、军事、外交、语言、宗教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合作研究才能进行。第四个特征是它的在地性和经验性,研究者必须在对象国或对象地区生活和工作一定的时间,从中获取第一手知识,为此就需要掌握对象国或对象地区的语言,仅仅依靠一些国际通用语言,比如英语,是无法对非英语国家做第一手研究的。
有人将区域国别研究理解为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研究,这是误解,也是不理解。区域国别研究的范围更大,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是多面的,非常复杂,所以任何学科都无法单独将区域国别研究纳入它的范畴。只有多学科合作互动、共同努力,才能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情况摸深、摸透。因此,区域国别研究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交叉性,它是一个交叉学科。比如,美国研究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中之重,除了研究美国政党、国会、选举等议题外,美国的经济不平等、右翼保守主义、人口结构变化、科技产业等问题都值得关注。学者还需要走出书斋,广泛接触美国的政治活动家、产业组织、媒体、智库等,了解美国的真实情况。相关研究要有机贯穿美国历史与现实,持续拓展深度和广度,以更多高质量、原创性成果,为党和国家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钱乘旦《深入推进我国区域国别研究》
(策划:盛玮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