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見證江蘇核電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開工儀式時提出了“打造核安全領域全球標桿”的殷殷囑托。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江蘇核電錨定 “打造世界一流核能多堆型綜合利用產業群,建設世界一流多能互補零碳示范能源基地”的“兩個一流”奮斗目標,圍繞發展抓黨建,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將黨的工作優勢轉化為協同創新、攻堅克難的優勢,形成了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雙豐收、互融共促、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全球標桿核電基地建設中取得顯著成效。
一、堅持紅心姓黨,筑牢核電企業員工政治忠誠
抓好“關鍵少數”。堅持每年第一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每年5月19日在全基地范圍內重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俄核能合作項目開工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領導班子成員圍繞“安全發展、創新發展”等主題,開展深入研討,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指導全年工作開展。
帶動“絕大多數”。建立支部“第一課程”學習資料共享平臺,開設“學習進行時”專欄,廣泛引導員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與公司實際業務相結合,定期向各黨(總)支部精準推送學習內容,有效提升學習質量;按照“四下基層”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工作要求,選拔90后和00后青年黨員,組建公司“9000”青年宣講團,深入基層開展“送課進支部”專項活動,形成全員學習濃厚氛圍。
二、打造人才高地,夯實核電企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構建“511”全過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圍繞人才的“選、用、育、留”提升構建了“511”全過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即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考核、激勵”5個維度全過程開展管理;打造1個人才庫,為培養使用人才提供有效支撐,配套人才庫運轉機制;依托1套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體系標準,進一步明確了體系管理原則、管理理念、運用過程以及評估改進要求,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打造核電板塊首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立足公司科創人才需求,通過“央企”+“名校”聯動,與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深入合作,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培育協同創新聯合體。設立中國核電內唯一一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實現了中國核電博士后出站“從0到1”的突破。
加強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堅持“人才優先”的人才理念,在深化青年人才培養和加快培育新一代骨干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出多項舉措激勵青年人才成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通過博士后工作站、青年創新工作室、青年人才庫、菁英人才選拔等平臺,選育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才積極申報和開展源于機組并回歸機組的科研項目,持續加強公司青年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三、聚焦價值創造,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強化黨建融入中心工作體系設計。創新構建黨委開展“頂層式設計”、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開展“閉環式管理”,各基層黨支部開展“項目式落地”的“三式工作法”,明確黨建融合項目實施流程,并堅持打造品牌、分類指導、精準融合,圍繞生產運行、工程建設、綜合管理各領域不同特點,明確融合方向、指導實踐工作。
堅持聯學共建促進業務發展。在生產運行領域,構筑四方“黨建聯盟”,打造聯創“和諧廠網”。通過與國家電網簽訂黨組織“四方聯創”協議書,建立走訪交流機制,強化運維保障,健全應急聯動機制,提高風險預防能力,保障能源的可靠供應。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同一面黨旗、同一個標桿”黨建聯建工作。圍繞工程建設重點難點任務,打造“精品工程突擊隊”品牌,助力工程建設關鍵里程碑、一級進度節點、年度考核任務目標按期或提前實現,被評為中核集團首批黨建融入中心優秀品牌案例。在綜合管理領域,深入開展“黨建+法治田灣”工作。聚焦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工程建設、采購管理、進出口業務、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合規建設,開展黨建聯學聯做活動,各支部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多措并舉提升整體防范化解合規風險能力。
四、強化文化引領,凝聚全體干部員工干事創業正能量
以核安全文化守住高質量發展生命線。江蘇核電建立了“計劃(Plan)-實施(Implementation)-監測(Monitoring)”為方法的PIM 核安全文化持續改進機制,固化相關環節工作任務,以有形的機制和舉措促進無形的核安全文化持續提升。創新開發“每天一條安全信息”學習制度,要求在公司每個會議前進行安全知識學習,潛移默化中引導廣大員工踐行核安全文化。
推動文化品牌工作守正創新。引導全體干部職工積極踐行“責任、安全、創新、協同”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凝聚形成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打造并發布包括“創新優化年”“標桿工程”等系列文化手冊,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框架化、凝練化、圖形化,形象直觀,一目了然,使全員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
強化宣傳外展形象內聚人心。創新打造“田核之聲”融媒體工作室,建立融內容、融資源、融平臺、融基地的“四融”工作體系,積極對外傳遞“田灣聲音”。創新打造“田灣星空”“田灣種子”“網紅田灣”等宣傳品牌;邀請網絡大V走進田灣核電,建立了良性互動關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五、心系職工群眾,深入推進“幸福田灣”“青春田灣”建設
著力做好職工娘家人。江蘇核電建立了慰問關懷體系,深入開展困難職工關心關愛工作,讓溫暖覆蓋不留“死角”。不斷提升文體工作質量,開展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公司文藝、體育活動,提升員工身心健康,增強員工榮譽感和獲得感。用心用情、細致入微做好退休職工服務,大力弘揚“尊老愛老助老,情暖中核;同心同向同力,共創未來”的中核集團關心關愛老同志文化理念,結合公司實際,切實做好退休老同志服務保障工作。
推進“三青”工程建設。開展“青春引領工程”,以青馬工程培訓,“青馬學員說”“青馬學員進班組”等活動為載體,探索“青馬小組”陣地建設,感悟、傳播并踐行核工業精神。深化“青春建功工程”,開展“田灣種子”優秀青年代表選樹和表彰,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開展“我和先輩比奮斗”“我與大修共成長”主題座談會,組織各領域青年結合工作實踐,暢談成長感悟和工作建議。推進“青春關愛工程”,開展“青春護航”系列活動,通過“榜樣面對面”“青春家園建設”“青年音樂節”“青春聯誼活動”等青年特色活動,提升了青年歸屬感,把黨的溫暖充分傳遞給青年。
六、圍繞合作共贏,推進企地“共生、共榮”融合發展
推動公眾溝通工作提質提效。聚焦擴大“朋友圈”,江蘇核電創新提出“四進一請”公眾溝通工作思路,開展科普進社區、科普進校園、科普進機關、科普進企業及邀請公眾進田灣,以及開展“核諧之美”生物多樣性專項工作,加強科普宣傳陣地建設,建立展館聯盟、打造核電特色工業旅游路線。廣泛開展“核你共享零碳生活”科普宣傳,通過多種形式深層次的交流,增加了社會公眾對田灣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增強了公眾對核能綜合利用的信心。
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推動企地合作共贏。從推動新項目開發角度出發,堅持對相對固定的扶貧點進行扶貧,在省定出資任務基礎上加大資金資源投入,針對性策劃幫扶項目取得更好幫扶實效,在當地干部群眾中打造了良好口碑,為新項目落地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建立“助福、助建、助夢”核電公益品牌。開展田灣核電站周邊老年居民的救助幫扶、投入資金建設各種民生設施、為中小學生發放獎學金、助學金等等,做到了與地方共生、共贏與共榮,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近10億元,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超1500萬,平均創造就業人員近20000人。
七、打造“清廉田灣”,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
持續深化“大監督”體制機制。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強化各類監督融合,在已整合“紀法審巡”和安全質量環保業務監督的基礎上,將黨建職能監督、企業體系監督納入“大監督”體系。整合公司各監督處室年度監督任務,制定公司年度“大監督”工作計劃,做到“一次監督、不同角度、不同報告”。
持續強化政治監督。創新建立政治監督體系,鞏固完善政治監督重點關注項目清單,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扎實開展巡察、巡察“回頭看”、商務采購領域專項巡察等工作,實現支部巡察全覆蓋,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打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