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電力豐碑點亮世界屋脊,一條條幸福天路通達雪域高原。
在西藏和平解放70余年來跨越發展中,中國能建扎根雪域高原,捧出“電力明珠”,勾勒“風光盛景”,鋪就“電力天路”,為藏區清潔能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清潔電力,照亮世界屋脊
2021年9月16日,中國能建西藏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在拉薩正式揭牌。成立西藏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旨在為西藏提供更及時、更科學、更貼身的屬地化、專業化智庫支撐,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貢獻能建力量。
數十年來,無畏勇毅的能建人奔赴雪域高原,竭力為藏區能源開發貢獻智慧和力量,讓璀璨光芒“電”亮千家萬戶。
海拔4300米,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拉薩羊八井鎮,約40平方公里的地下,終年向上翻涌著70攝氏度左右的泉水。
1977年,被譽為“世界屋脊上的一顆明珠”的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成功發電,開創了利用西藏地熱資源發電的先河。該項目由中國能建西南院設計,是我國最大的地熱電站,發電量曾占拉薩電網的近一半,極大緩解了拉薩長期缺電的局面。
41年后,在海拔近4700米的拉薩羊易村,同樣是由西南院設計的西藏羊易地熱電站正式投運,成為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國內單套機組容量最大的地熱電站。
西藏,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西電東送”清潔能源接續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和平解放以前,西藏僅有一座供上層貴族享受的小電站,全區電力發展接近于零。改革開放之后,西藏電力發展步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投資規模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時期。
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能建前后三代人,用近半個世紀時間,全程見證并參與了西藏電力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再到實現主電網全區覆蓋,形成了以水電為主,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的全過程。
——承擔西藏電網所有主電網規劃及大型電源接入系統規劃設計工作,擘畫構建了西藏自治區主體電網架構;
——牽頭完成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與昌都聯網以及阿里聯網4條電力天路的論證、規劃、設計、建設;
——先后承擔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藏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域等多項西藏大型流域輸電規劃研究、勘察設計和建設;
——全程參與雅魯藏布江干流藏木水電站、加查水電站等能源項目建設……
當前,西藏正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中國能建全面參與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協助編制關于西藏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中長期規劃、建設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頂層規劃,建設全國最大的構網型儲能光伏發電項目索縣熱熱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建設西藏在建最大光伏項目加娃光儲電站一期工程,投資西藏最大的牧光互補項目拉薩當雄100兆瓦光熱+800兆瓦光伏一體化項目……
未來,中國能建將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發揮能源轉型技術創新、國家智庫規劃咨詢設計、全產業鏈一體化解決方案、綜合能源融合發展等方面優勢,在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大基地大通道、數據樞紐、綠色智慧礦山建設及民爆一體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綠電供氧供暖等領域,為西藏提供系統性、一攬子、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西藏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建設。
生態優先,守護綠色高地
一條條蜿蜒“巨龍”串聯起“世界屋脊”的高山峽谷。
今年8月,拉日鐵路迎來通車十周年。十年前,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通車,結束了藏南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作為參建單位中唯一非鐵路系統的施工企業,承建了拉日鐵路全線主跨跨度最大的橋梁——年楚河特大橋,施工難度世界罕見。
繼拉日鐵路之后,2015年6月,葛洲壩集團又獲得拉薩至林芝鐵路第7標段施工任務,開始了助力打造“新天路”的征程……
拉林鐵路是西藏自治區首條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60公里,全長403.14公里,90%以上的線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葛洲壩集團承擔施工的拉林鐵路第7標段,位于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東南谷地,線路長26.7公里,包含6座跨雅魯藏布江大橋,橋隧比高達86.6%。
“7標段經過的加查縣海拔3200米以上,高原缺氧、地質條件復雜,資源組織困難,施工難度高?!睍r任拉林鐵路指揮部指揮長代長禮說。建設過程中,中國能建建設者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如期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2021年6月,拉林鐵路建成通車,“世界屋脊”正式進入“復興號”時代。如今,西藏的鐵路已通達拉薩、那曲、日喀則、林芝、山南等城市,青藏高原發生了跨越千年的人間奇跡。
賦能世界屋脊,點亮雪域高原的過程中,中國能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服務西藏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拉日鐵路年楚河濕地特大橋工程段是國家瀕危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繁衍及棲息地。建設中,為減輕路基對濕地的侵占,年楚河特大橋被“延長”了800多米,3000多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及50多棵樹木進行平移保護并回填栽種。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對項目部取土場的恢復工作給予“與原始地貌相差無幾”的高度評價。
阿里聯網工程輸電線路途經藏文化的“世界中心”岡仁波齊峰、“藏地神湖”瑪旁雍錯和珠峰景觀區,為使得輸電鐵塔與當地自然景觀自然交融,不打破原有的和諧環境,中國能建工程師們依照西藏地區代表性動物崗巴羊和白絨山羊設計出“景觀輸電塔”。
易普力公司服務的西藏巨龍銅礦是中國已探明銅金屬資源儲量最大的世界級斑巖型銅礦,遠景資源儲量可突破2000萬噸,將成為我國世界級的高水平綠色銅礦項目。
當前,圍繞“創新、綠色、數智、融合”發展理念,中國能建正發揮碳達峰碳中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全方位參與西藏現代水網、水資源高效利用、綠色智慧礦山建設及民爆一體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建設。
對口支援,助力民生改善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70多年前,十八軍和平解放西藏,把紅旗插上雪山,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的援藏干部前赴后繼,發揚“老西藏精神”,奮戰在雪域高原各地。
“一到八宿,首先考驗我的是高海拔環境。”這是中國能建援藏干部羅春林來到昌都八宿縣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從昌都機場到八宿縣城,一路上看見滿目都是“神奇的八宿,勇者之旅”的標語。羅春林看著窗外雪山、公路、戈壁、朝圣的藏民,一邊贊嘆著雄偉壯闊的風景,一邊為道路的險惡而膽戰心驚,忽然間明白了勇者之旅的含義。
昌都市八宿縣,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左右,縣內的怒江七十二拐是進藏最艱難的道路之一。
2022年,中國能建正式承接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有關工作,成立了由葛洲壩集團牽頭,西南院、易普力公司參與的中國能建對口支援八宿縣工作組。當年7月,葛洲壩電力公司羅春林和易普力公司李海鵬作為中央單位第十批援藏干部的成員,踏上了前往八宿縣的援藏之路。這是繼第九批援藏干部黃劍鋒等人之后,又一批開啟“援藏之旅”的能建志愿者。
怎樣將央企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思路與援藏工作深度融合?如何制定三年援藏工作目標和規劃?進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
這一系列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讓羅春林和李海鵬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在調研走訪八宿縣內13家企業、10個鄉鎮后,他們迅速找到了方向——圍繞“突出抓好智力支援、務實推進產業支援、持續保障改善民生、著力促進民族‘三交’、扎實做好文化教育支援”五大領域,做強“清潔能源、工業建材開發”兩大業務,做好“醫療、教育”兩大民生工程,抓緊抓牢“招商引資”這一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做好援藏工作。
——安排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麻醉科醫生前往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進修學習,提升八宿縣醫療水平;
——啟動“中國能建教育基金”項目,獎勵優秀教師,資助困難學生,激發教育事業的活力;
——打造藏族特色大型舞臺劇,挖掘八宿縣獨特的旅游資源;
——開展面向八宿縣的專場招聘會,已累計提供崗位近千個;
——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掌握電工、工程機械操作、挖掘機等新技能,開辟就業新渠道;
——實施八宿縣教師周轉樓項目,吸引區外優秀教師投身八宿教育;
……
截至2024年初,中國能建已累計投入資金3940萬元,積極推動各類支援項目落實落地。
“來到西藏、建設西藏、愛上西藏?!边@是羅春林和李海鵬的心路歷程,也是廣大援藏干部共同的心聲。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能建將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深耕細作、久久為功,讓幸福格?;ǎ_遍雪域高原,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西藏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