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子彈與一段傳奇

紀念館里的黨史 發表于 2020-11-24

  時惜微(蘇州革命博物館宣教部主任):1939年9月江抗的政治部主任劉飛在江陰顧山的戰斗中負傷,這子彈就打在他心臟附近,情況是很危急的。而且由于醫療條件有限,沒有辦法取出來,所以這顆子彈在他體內存在了45年之久,劉飛去世以后,他的家人找來外科大夫將子彈取出來。后來在我們革命博物館開館之前,在征集文物的過程中,劉飛的夫人就將這顆子彈捐贈給我們博物館。

  1939年的2月份,以新四軍六團為骨干的江南抗日義勇軍就擔負起了新四軍向東作戰,開辟抗日根據地,點燃抗日烽火的重大的任務。江抗在我們蘇州有非常著名的夜襲滸墅關戰斗,當時是占領了由日偽強占的滸墅關的火車站,同時炸毀了日軍搶占的平房,滬寧線中斷了三天,這一仗可以說是打響了江抗的番號,而且讓老百姓也知道了這一支部隊是在和我們蘇州地區日偽做斗爭的,可以說是獲得了軍事政治的雙豐收。但是在江抗作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說它是背腹受襲的,一方面將進行抗日斗爭,一方面也不斷地受到了忠義救國軍挑起的摩擦,江抗的處境也非常困難。

江南抗日義勇軍(江抗)在蘇州地區作戰

  當時為了顧全大局,在1939年9月,江抗就進行了西撤。西撤的過程中,在江陰顧山的戰斗中,劉飛就是在這個時候負傷了。當時劉飛正向半山腰沖鋒,到達半山腰的時候,一顆子彈就射入了他的胸膛,這個情況也是非常危急。他倒下以后,警衛員把他扶起來,非常簡單地包扎以后就運送到了傷員轉運站,最后輾轉到了陽澄湖地區的后方醫院。

  蘇州常熟 沙家浜風景區

  江抗的這些傷病員在陽澄湖地區其實條件非常艱苦,但是他們受到了當地老百姓很大的幫助。其實醫院病床都沒有,老百姓是拿自己農家的客堂、廚房、甚至是小船作為他們的醫院、他們的病房,幫助他們進行掩護,比較茂密一點的蘆葦叢,就是他們很好的掩護地點,很多時候都是依靠了后方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保住了這些傷病員。這些傷病員在老百姓的擁護幫助之下,在東路抗日根據地才沒有消失,我們的戰果還是保留下來。

  這個子彈背后的故事,一方面他見證了軍民攜手取得抗戰勝利的傳奇;另一方面,我們在子彈上看到我們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可以取得革命斗爭的各個階段的勝利。

  所以我們說劉飛的子彈也好,我們說沙家浜這個故事也好,它都是我們黨群眾路線的一個縮影,一個片段,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瑰寶財富。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765643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