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造幣廠的銀元鋼模

紀念館里的黨史 發表于 2020-11-19

  楊艷華(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這件文物是中央造幣廠鑄造仿造民國三年銀元的鋼模。中央蘇區時期,我們利用這塊鋼模鑄造了大量俗稱“袁大頭”的銀元。解放以后,瑞金革命紀念館籌備小組就把它征集過來,現在珍藏在我們館,已經是國家一級文物。

  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以來,必須要有自己的金融體系,因為它要發展經濟,還要保障我們革命戰爭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蘇維埃國家銀行成立了,造幣廠作為金融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列入了我們要籌建的一個范圍。

  賴佩云(葉坪革命舊址群講解員):國家銀行于1932年2月1日在這棟謝氏民房中正式成立,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下的第一個國家銀行。國家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統一蘇區貨幣財政和稅收、吸收存款以及發放貸款,同時它還印刷了五種蘇維埃的紙幣,鑄造了一元二角的銀幣和一分、五分的銅幣。以上的錢幣是只能在我們蘇維埃范圍內流通的,但是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們還鑄造了“大頭洋”“小頭洋”“老鷹頭”三種紅白區通用的銀洋,這就是鑄造銀洋用的沖錘和鋼模。

  楊艷華(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中央造幣廠的前身是江西蘇維埃政府造幣廠,1931年年底由興國縣遷到瑞金葉坪洋溪村。搬遷過來的時候,同時帶來了10多個銀匠師傅,最早的機器也是從那邊過來的。

  賴佩云(葉坪革命舊址群講解員):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造幣廠舊址,這棟房子原來是劉有純的私宅,建于1863年,到現在有100多年歷史了。中央造幣廠于1932年春在洋溪村正式成立,當時全場員工150人左右,發展到鼎盛的時候有170人,主要的任務是負責鑄造硬幣。造幣廠最早隸屬于中央財政部,部長是鄧子恢同志。1933年9月,造幣廠由國家銀行代管,當時行長是毛澤民同志。

  楊艷華(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銀元,在當時的對外貿易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這鑄造的銀元是可以在白區流通的。中央政府成立后,蔣介石不僅從軍事上對我們中央蘇區進行“圍剿”,而且對整個中央蘇區實行了非常嚴密的經濟封鎖。由于要到白區去購買這些我們急需的物質,例如食鹽、布匹、藥品等,需要大量銀元,所以我們就自己鑄造銀元到白區去購買我們急需的物資。

  紅軍長征前夕,國家政治保衛局派了一個排的兵力,把這些中央造幣廠的設備運到于都,準備在那里鑄幣,但是他們機器剛剛打開,發現又不能生產了,因為馬上敵人也會過來。他們就掩埋了這些機器設備,中央造幣廠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特別是還善于斗爭,在艱苦的環境下能夠想出辦法來,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勤于思考、奮發圖強那種精神品質。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754746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