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望道故里品味真理的味道

紀念館里的黨史 發表于 2020-11-05

  1920年春,29歲的陳望道收到一封約稿函,上海星期評論雜志請他翻譯共產黨宣言》。這不是一般的翻譯任務,《共產黨宣言由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以德文在倫敦發表,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此后的幾十年里,各種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成為共產主義第一書。

  當時的中國,雖然李大釗、陳獨秀等早期共產主義者刊發過一些介紹共產黨宣言的文章,但一直沒有這本偉大著作的中文全譯本出版。

  接到約稿函后的陳望道感覺責任重大,一種使命感從心頭涌起他鄭重接受了約稿,準備全力以赴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

  陳望道,原名陳參一,1891年出生于浙江義烏分水塘村1915年赴日留學,1919年回國后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擔任國文教員。他不僅國文功底深厚,還精通英文、日文,對馬克思主義也頗有研究,是村民眼里見過世面的教書先生”。

  陳祥有(陳望道親屬 義烏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陳望道的爺爺叫陳孟坡,他有一手種靛藍的手藝,就是染布的一種染料。通過種植草以后,家庭逐步富裕起來,富裕起來以后賺來的錢投入到對子女的教育去。

  1920年3月,陳望道攜帶共產黨宣言》英譯秘密回到了家鄉分水塘村,開始仔細研究翻譯共產黨宣言

  李飛(中共義烏市陸港集團講解員):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陳望道先生的故居,這是一棟典型的清式庭院式建筑,建成于1909年,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也基本都是原來保留下來的原物。雖然祖宅寬敞明亮,條件優越,但為了不受他人打擾,陳望道選擇了家里大門西側僻靜的柴房作為工作室

  李飛(中共義烏市陸港集團講解員):

  我們所到的位置就是陳望道先生當時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所在地。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條件是非常簡陋的,因為全身心的投入,一日三餐也是由老母親送過來的。這一天母親送來了兩個白粽子和一碟紅糖,想要給他補補身子,囑咐他粽子是剛煮好的,要趁熱吃,蘸著紅糖。陳望道先生說:“知道了”。一會兒之后,母親就在門口問道:“糖夠不夠甜,要不要再一點?”。望道先生回答道:“夠甜,夠甜了”。過了一會兒,老母親就進來收拾碗筷了,發現兒子滿嘴都是墨汁。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所講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陳望道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終于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全文翻譯工作。隨后他將稿帶到上海,交給陳獨秀和李漢俊校閱后做最后修訂。1920年8,經多方努力,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這是國內第一個公開正式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出版后不到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在隨后的幾年里,共產黨宣言被多次重印,共產主義的火種在全國各地被點燃。

  陳祥有(陳望道親屬?義烏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盡管這本冊子只有2萬多字,當時起的作用就是我們講它是燈塔,引導船只在黑暗中前進,它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要求復興、要求強盛、要求尋找出路的那些中國知識分子以武裝的力量?

  時至今日,參觀陳望道故居的游客依然絡繹不絕,信仰的味道,歷久彌新……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701384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