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新聞網訊? 瀾滄江畔,白云悠悠。牧民達索坐在草地上望著遠處成群的牛羊。眼前這些牛羊沒有一個是達索自己的,可是達索臉上露出的是滿足幸福的表情。

一年一度的合作社分紅大會,入社社員人均年純收入增加6252元。
45歲的達索,家住玉樹州雜多縣結多鄉優美村,這是一個以生態畜牧業發展聞名的村子??墒?,年輕時達索家里沒有草場,更沒有牛羊。
“沒有牛,就沒有毛?!辈菰狭鱾髦@樣的諺語,說的是牧戶家中若沒有牛羊牲畜,便沒有生活保障,窮困潦倒、居無定所。達索便是這樣一個人。
家中一窮二白,連簡單做個帳篷都很難湊到建材,只能四處流浪,那些年達索被村里人稱為“無業游民”。
轉機發生在2009年的一天,村主任尕拉旺扎把達索叫到自己家中,告訴他村里要成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詢問達索要不要加入。
達索低著頭思索半天,遲遲不肯回話?!安灰Q?,你來合作社放牧,我們給你開工資?!辨乩牧伺倪_索的肩膀說。
“要!”達索響亮的嗓音破窗而出,似要沖出遠端的高山。這一年年底,達索如愿進入以優美村命名的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有了一份放牧和擠奶的穩定工作。優美村的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不僅改變了達索的生活,也讓這個過去“靠天養畜,靠天吃飯”的村子發生了“蝶變”。
“我們整合了1萬公頃的草場,1570頭(只)牲畜,既實現了草畜平衡、改善了生態環境,又轉移了部分富余勞動力,合作社獲得了越來越多村民的支持。”尕拉旺扎說,剛在村里推行合作社模式的時候,村民們都持觀望態度,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僅有35戶牧民入社。
8月12日,當記者來到距離結多鄉60公里的優美村時,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一群群壯碩的牛羊漫步在綠茵茵的草場上。有了合作社整合草場、牛羊,只需一兩位專職的放牧員照料,優美村的牛羊反而更多了,草場也比以前更加秀美了。
在合作社一旁的屋子里,幾名社員端坐在桌前,手中忙個不停?!斑@是我們用合作社里牛羊的皮毛制作的手工藝品?!贝迕穸礞剡呑鲞呎f,現在不光合作社每年養牛羊的分紅越來越多,我們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錢掙得比以前多了,還可以抽出時間照顧小孩、老人。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除了發展牛羊生態養殖產業外,優美村先后建立了30棟蔬菜大棚、成立了牛羊毛手工編織基地和建筑工程隊,引領帶動了更多牧民增收,也促進解決了村民就業、上學、養老、環保、草場糾紛等諸多問題。
2019年末,合作社入社社員147戶,620人,實現經濟收入145萬元,其中畜牧業收入115萬元,蔬菜基地收入6萬元,年內建筑投工收入13萬元,牛羊毛手工編制收入11萬元,社員分紅達97.5萬元。
時至今日,優美村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已經11年了,經過劃區輪牧、合理載畜、整合資源、統一管理的方式,合作社的潛能逐漸被挖掘出來,入社牧戶逐漸增加,發展規模也不斷壯大,成為了優美村發展的支柱。
在優美村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辦公室里,村主任兼合作社理事長尕拉旺扎正忙著處理手頭上的幾個訂單。
尕拉旺扎說,現在國家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村民們想要致富奔小康的勁頭也大,合作社就像是吸鐵石一樣,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優美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臨近中午,達索像往常一樣在合作社的食堂里喝了一杯奶茶,吃了點糌粑。想著離下午上班還有一段時間,便打開手機和在縣城里的小孫子視頻通話。
“連我這個過去村里最窮的人也能過上好日子,還有什么不可能的呢!”達索看完視頻后臉上都笑開了花。達索說,他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意了,每年有了近7萬元的收入不說,還在縣城購置了房子,買了汽車,抱上了孫子……